1997年,汪榕培(1942— )、任秀桦两位国内学者合译的《庄子》(Zhuang Zi)全译本出版。汪榕培重新翻译的原因是认为外国译者在理解《庄子》原文方面有不足,译出许多“使人不知所云的句子”[20]。国内学者可以掌握研究庄子的第一手文献资料,新的译本可以吸收近年庄学研究的新成果。该译本秉承的翻译原则是“以流畅的当代英语表达原作的精神实质,再现原作的艺术风采”。翻译方法的运用方面,尽量用原文对应词语或结构,可能引起误解的地方则采用变通的方式。同一术语在不同语境下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。汪榕培译本中文言文、英译文和现代汉语译文互相对照。
除以上介绍的译本,还有在作品集中非独立的《庄子》译文。1939年,韦利在伦敦出版了《古代中国的三种思维方式》(Three Ways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),摘译介绍了庄子、墨子以及韩非子的思想,韦利的译本主要选译了《庄子》中的寓言与对话,并重新安排了段落次序,收录到自己重新命名的主题之下。后来的译者葛瑞汉从韦利的翻译策略得到启发,对原文次序进行了更大胆的调整。林语堂在1942年出版的《中国与印度的智慧》(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)中有一部分介绍庄子,定名为《庄子,神秘主义者和幽默大师》(Chuangtse,Mystic and Humorist),其中翻译了内七篇中不包括《应帝王》的其他六篇,以及外杂篇中的《秋水》、《骈拇》、《马蹄》、《胠箧》、《在宥》,共11篇。1942年,修中诚(E.R.Hughes)在《古典时代的中国哲学》(Chinese Philosophy in Classical Times)中译出部分《庄子》篇目,名为《自由的诗人庄周》(Chuang Chou,the Poet of Freedom)。1960年,华裔学者陈荣捷(Wing-tsit Chan)在纽约和伦敦出版了《中国传统资料》(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),他翻译了《庄子》的四篇内容。1991年,克利瑞(Thomas Cleary)在他的《道家精要》(The Essential Tao)中译出了《庄子》的内篇。1992年,布莱斯(Derek Bryce)从维格(Leon Wieger)的法文译本中转译的英文译本出版,名为《庄子:南华经》(Chuang-Tzu Nan-Hua-Ch’en Ching),翻译了第1—7章,11—17章,19—29章,31—32章中部分内容。1998年,哈米尔和西顿(Sam Hamill and J.P.Seaton)在《庄子精要》(The Essential Chuang Tzu)中翻译了内七篇和第8—12章,17—20章,22章,25—26章,29—31章的部分内容。2000年,施耐沃夫(Gerald Schoenewolf)在《道:老子、庄子和僧璨》(The Way:According to Lao Tzu,Chuang Tzu,and Seng Tsan)中以自由诗体摘译了《庄子》的部分内容,2001年,克耶伯(Paul Kjellber)在《中国古典哲学读本》(Readings in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)中翻译了《庄子》的内七篇和外杂篇中12个章节的部分段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