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两度转进,曹军已如神兵下凡,出现在了关中联军的侧翼,令潼关天险形同虚设。
不过,虽然成功跨越了潼关天堑,但紧接着就又有一道难题摆在了曹操面前。
黄河沿岸,支流众多,沟壑纵横,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,这对曹军的行军和后勤运输无疑造成了极大的障碍。
怎么办?
没有路,那就修出一条路!
曹操立刻命工兵全体出动,沿着黄河西岸,硬生生由北往南修出了一条“甬道”。所谓甬道,不是一般道路,而是两侧有墙壁或其他遮蔽物的特殊通道。当然,限于战场的条件,不可能修筑石墙,曹操只能命后勤部队把大小车辆都弄上去,然后命工兵砍伐树木,在车辆之间修起栅栏,这就形成了一道简易却实用的木墙。
之所以不惮其烦搞这么大的工程,目的是防备关中联军袭扰,尤其是防备对方骑兵的冲锋。很快,曹军就通过这条甬道推进到了渭水北岸。
此时,马超等关中联军也已撤出潼关,退到渭口(渭水入黄河处)据守。两军由此前的隔关对峙,变成了现在的隔河对峙。
曹操随即派出多支小股部队,四处游击,让马超等人无从判断对方要从何处渡河。然后,曹操选择了一个地点,命工兵架设浮桥,一夜之间就将部分主力推进到了渭水南岸,并迅速筑起了营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