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位黄掌柜的,名叫黄允中,当时四十八岁,带着三个徒弟,在东四牌楼附近独立经营着一个修理电瓶的小铺面,偶尔他也敢修汽车。当时的北京,汽车并不多,而且全是外国造,美国车居多,英国车次之,其它外国汽车也都有一些,牌子极其杂乱,堪称“万国牌”。那时修理汽车有三大难题,一是很少人懂得发动机原理及机械构造,即使找到几本说明书和修理手册,也不懂外文,那懂机械和懂外文的人,又有谁肯当这苦力般的修理匠呢?二是没有汽车零配件,一辆汽车,少说也有上千种零件,而各个国家、各个公司、各个牌号的汽车,那零件的型号(规格、尺寸)又各不相同,不能互换,即使有大资本家,也不敢贸然进口大量零配件,谁也不知道到底该进口哪些品种!三是没有修理汽车的专用工、卡、量具,就是通用的游标卡尺和千分尺都极难买到,买到了也不懂修车工艺。其实,北京城历来是一座消费城市,没有什么工业,也就没有工业技术人材,直到解放前夕,连最普通的滚珠轴承、铅丝、洋钉都不能制造,哪儿来的技术工人修汽车哩!不过,话说回来,偌大一个北京城,真的坏了汽车就没处修吗?也不尽然。会修汽车的人材虽然少,也还有一些,黄掌柜的就是一个嘛!
相关影视:印度电影新年行动m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