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,打云南、緬甸主要目的是练兵,真正的对手还得是蒙古草原上的瓦剌。大元帝国早己雄风不再,蒙古诸部裂解成零散的部落,星罗棋布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,绝大多数部落尊奉以瓦剌和鞑靼为核心的两个部落联盟。瓦剌和鞑靼常年耗战,自相损耗。但恰在明英宗正统三年(1438年),瓦剌彻底击败鞑靼,再次一统草原诸部,成为明王朝北方的严患。瓦剌名义上的可汗是成吉思汗后裔岱总汗脱脱不花,但实力最强的实际上是太师、敬顺王绰罗斯?也先。也先气识弘大,又恰逢蒙古走出低谷后的一个鼎盛时期,志向极其高远,有意恢复成吉思汗时代的荣光。
蒙古诸部名义上是向明帝国称臣的下属,也先也获得了明廷册封的敬顺王爵位,但实际上是独立部落。为了笼络这些部落,明廷开出了非常优异的朝贡贸易条件,让他们有钱赚,就少打点劫。当然,这种优惠也是有限度的,不能予取予求,朝廷一直有赏赐的额度。但自从王振掌权以来,接受了不少瓦剌贵族的贿赂,进行走私贸易,中饱私囊。其实他的做法和欧阳伦如出一辙,但欧阳伦刚刚冒头就被太祖果断镇压,现在王振却没有人来制约。有了利益纠葛,王振和瓦剌贵族的关系更加微妙,在官方的朝贡贸易中大开方便之门,慷国家之慨,让瓦剌多得一些利益。从太宗朝起便有明文规定,每次朝贡的贡使不能超过50人,这是为了控制朝廷赏赐给贡使的金额。但王振专权后这项规定便逐渐废弛,使团越来越大,到最后竟然达到了2000人以上的规模!而到正统十四年(1449年),瓦剌竟然派出了一个2500人的使团,并且谎称有3598人,要求朝廷赏赐。然而结果却令蒙古人无比意外,王公公突然变得铁面无私,不但仔细核查了使团人数,只按实际人头发放赏赐,还单方面将瓦剌贡品的价格削减了80%!